1993年夏天,刚刚大学毕业的胡宗贵,走进镇江化工厂。正值“921”醋酸工程在镇化上马建设,随后的700多个日夜,他吃住在项目现场、奋战在建设一线,直到这个国家重点项目一次性建成投产。如今,镇江化工厂发展成索普集团,一直未曾离开的胡宗贵,也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。25年的时光,折射出多少关于梦想、坚持和担当的故事!
2017年12月14日,胡宗贵正式上任索普集团董事长。作为镇江最大化工企业新的“领路人”,要让索普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,胡宗贵并不轻松。
近年来,面对醋酸市场持续低迷、企业发展方向未明、职工队伍人心不稳,索普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困难时期。难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人员多、成本高、效益低,非主营业务牵扯较多精力,环境保护压力大。其时,集团共有员工超过3000人,而发达国家同样产能和产量的同类化工企业,用工只需要1500人。
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?胡宗贵思路清晰:通过聚焦环保、聚焦成本,用资本的理念、创新的方法,规范行为、控制风险,简政瘦身,实现盈利和共享,力争到2020年实现利润十亿、市值百亿的高质量发展目标。然而,把思路变为实践乃至现实,却需要过人担当。
胡宗贵是“老索普”,很多老员工是看着他成长的。如今他成了“一把手”,找他安排子女工作的老同事大有人在。进人理应都来不及进,更何况裁员?对此,胡宗贵上任后的“第一把火”,便是通过党委决策决定,集团5年内原则上不进人。同时,通过成立再就业中心、控制分厂工资总额、鼓励内退等,争取以“时间 空间”再消化600人。
配合“时间 空间”的是“一升一退”。针对索普主辅业混杂问题,胡宗贵大刀阔斧剥离整合非主营业务及资产,对集团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及镇江等地非主业经营性资产进行挂牌出售,清算并注销上海云化、醋酸产业、创普建设、索普环保等子公司7家,并整合后勤服务板块的创普发展与索普实业,不断推进“瘦身强企”。
为提升主营业务的发展质量,今年上半年,索普重点推进总投资约8.4亿元的醋酸造气工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,项目建成后在不新增产能的情况下,年可新增效益3亿元。同时,更重要的主业战略举措,也从胡宗贵的脑海中浮出水面。
近年来,索普一直在努力打通产品上下游产业链,化解产品单一的风险。今年,企业重点以杜邦醋酸乙烯技术为中心,与现有产业链密切衔接,积极探索甲醇制烯烃、聚丙烯、醋酸乙烯等聚合物新材料产品开发。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,预计用5到10年的时间,实现整体销售规模达到120亿元,利润再翻一番。
早在2002年,时任集团总经理助理的胡宗贵,就曾思考企业效益与生产的关系。谁对企业效益负责,对企业效益影响的因素又有多少种?胡宗贵一直在找答案。他的思考直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粗放,“两项费用”偏高的痼疾。今年,他力主为索普引入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,通过“量化分权”的方式,让每个员工为企业效益负责。随着企业的创新技改与职工收入挂钩,今年各分厂主动建议实施47项技改降成本的项目,年可降低成本、增加效益1.8亿元。
上半年,根据谏壁片区环保督查问题整改要求,索普集团投资650万元,实施了废水蒸发回收氨水利用项目。投资80余万元,新增总磷、总氮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,投资近6000万元的1万吨/日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,按计划将于12月底基本建成。
作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项目,总投资约2700万元的3000吨/日中水回用处理装置,本月开始土建施工,明年3月建成投用后,可实现每天处理3000吨废水的处理能力。
每天早晨,胡宗贵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,开启一天的工作。他的勤奋和担当,也换来了索普的靓丽业绩: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33.62亿元,同比增长39.2%;利润2.85亿元,同比增长191%;税金2.8亿元,同比增长144.9%,利税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佳水平。